全省第一!六安“跑出”加速度!
發布日期:2021-11-29 瀏覽次數:72415 文章來源:六安廣播電視網
市第四次黨代會以來,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、視察六安重要講話指示精神,弘揚紅色精神、致力綠色振興,經濟社會跨越發展,城鄉面貌煥然一新,開啟新階段現代化幸福六安建設新征程。
六安市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、深入采訪,全媒體推出系列報道《跨越的五年》,聚焦全市發展變化,為市第五次黨代會召開營造濃厚氛圍。
今天播出
交通“跑出”加速度
助力老區鄉村振興
經濟社會發展,交通要先行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。市四次黨代會以來,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升級、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迎來黃金時期。
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5084公里,居全省第一。
農村公路暢通工程、擴面延伸工程16456公里,名列全省第一。
交通的快速發展跑出了老區的加速度,助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。
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油坊店鄉西蓮村曾經是重點貧困村,平均海拔600多米,四面環山,交通十分閉塞。2017年4月,交通部門實施了縣級暢通工程,對村原有的寬3.5米瀝青碎石路面進行拓寬升級改造,當年10月改造后寬6米多,長24.6公里的水泥路竣工通車,徹底改變了這里的交通狀況,西蓮村也與2018年整村脫貧出列。前不久這條路還被交通運輸部評為“十大最美農村路”。在西蓮村居住了50年的村民劉紅運,談起這幾年村里的交通變化,總是興奮不已。
油坊店鄉西蓮村村民 劉紅運:現在,我們這條路,蓮花山泡菜包括農副產品,茶葉、西瓜都能出去賣得掉了,還有就是我們的交通,我們的公交車通了---我們游客“五一”黃金周,蓮花山景區達到了2千多人,現在我們每年能達到兩萬多人。
鄉村振興,交通先行。我市緊緊抓住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大投入的機遇,先后爭取實施了多個國債通達工程和革命圣地項目,不斷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和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。今年60多歲的花石鄉茶棚村村民高秀美,激動地對記者說,讓他沒想到的是如今村里不僅通上了水泥路,公交車還開到了家門口。
花石鄉茶棚村村民 高秀美:原來我們到縣城要轉幾趟車,確實是不方便,半天都不到,現在確實在家門口就方便大家,幾十分鐘就到縣城,確實給我們群眾帶來很大的方便。
金寨縣通達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古碑交通運輸綜合站站長 葉乃毅:我們古碑公交站承擔著五個鄉鎮,62個村街道,近16.5萬人的出行,我們日發班81個班次,日旅客量4000人余次---為廣大乘客提供安全、快捷、方便的出行環境。
S332大河廠至黑石渡段公路是山城霍山的交通強國試點項目,是連接G346、G105、六潛高速以及規劃的宣商高速的一條重要通道。項目總投資9.5億元。建設后將霍山城區的東、北、西區域貫通,帶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。
霍山縣黑石渡鎮蔬菜種植大戶 陳道柱:現在自從大黑路開通了以后,我們的客流量大了,別人更愿意走進我們這來觀光和旅游。
霍山縣黑石渡鎮蔬菜種植大戶 夏連根:帶動了經濟,比如以前我們這毛竹、樹啊,賣的都很便宜,現在的價格就比以前貴一點,因為道路交通方便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市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3個144公里,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項目28個629公里,完工585公里。國道增加4條501公里,省道增加16條950.5公里,新增一級公路312公里,新增二級及以上公路500公里。目前,全市4條高速、7條國道、25條省道縱橫全境。
“四好農村路”高質量發展,建成旅游路、產業路和資源路2800公里,實現產業發展有支撐、資源開發有保障、交旅融合有深度,為堅決打好交通脫貧攻堅硬仗,助力全市70.9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、44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、所有貧困縣高質量“摘帽”提供了堅強的交通保障。
- 上一篇:漂亮!全線通車!
- 下一篇:一期工程基本完工!六安這條路連接這七個鄉鎮